发司马光教案

时间:2025-03-10 作者:工作计划之家

发司马光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司马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发司马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发司马光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注释和图片,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图画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2.教师板书课题

3.师:请大家拿出右手跟随老师的书写笔画进行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短横,注意起笔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处,落在中竖线,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和上面的短横对齐写一个小小的口

4.师:我们要想写出漂亮的字体就要遵循书写的要求(屏幕显示书写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带着这些要求,按照老师刚才的提示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吧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拍照上传用PPT投影,请学生起来点评

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7.师:读得真响亮,司马光就是咱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回答)

8.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家姓(课件出示《姓氏歌》)

9.集体朗读(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0.师: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出现在《百家姓》,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和课文)

11.师: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相同2看字数,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别,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指名读出自读提示)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02页,带着这些要求自由地读两遍吧!

2.师:已经读了两遍的同学请你们举手告诉老师(师环顾全班),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给大家读来听听,请你们听仔细每个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课文,师范读一遍)

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啊!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

师: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

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刚才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好极了,谁愿意给大家再读一下(不够好,来,跟着老师读一下)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明确“没”)

课件出示没的两个读音以及释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结合释义选择这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

4.(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读看吧

5.师:大家现在都已经读准了字词,对读好句子就更有信心了,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肯定比第一遍朗读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6.(课件出示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来,请看大屏幕,我想邀请一个同学和我读一下这两句(指名和老师逐一朗读,学生先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和我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学生读得也很有节奏感可以说:老师觉得他读得棒极了,除了字音标准,你们还知道老师为啥夸他吗)

生回答:语速,快慢等

师:文言文的诵读像我们的乐曲一样,是有节奏的,所以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请大家根据停顿自由读一读这两句

师:谁再来为大家读读这两句(指名两生读)

7.(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8.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文言文原文

师:你们越来越棒啦,下面我来找一个合作伙伴,我读蓝色部分,你读红色部分

师:你和老师配合读得真有默契,奖卡送给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

师:大家练习得怎么样啦?谁能和你的伙伴合作诵读一下呢?(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随机发放奖卡)

师:刚刚两对小伙伴读得都很不错,我想请全体男生和女生合作一次,让老师看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9.师:我们班男生女生读得都好极了,既有节奏又有感情,像乐曲一样动人悠扬,不如我们找一首古典乐曲,在曲声中感受传统文化文言文的吧

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联系前后文试着了解故事大意)

1师:同学们在音乐中读得真美啊!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个“连连看”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五幅图和文字)

师: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帮它找到吗?

(指名连线,完成游戏)

2师:游戏做好了,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吧

3(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话)

师:老师给大家开个头吧!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咦,同学们,你们猜老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庭院里做游戏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注释)

(课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图和相关语句)

师: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诗和文言文,请大家结合注释和图片四个同学一小组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等一会儿请你们派4个同学根据剩下的四幅图谈谈文言文的故事内容

4(逐张出示图片,文言文以及注释,课件上把注释嵌入文言文)指名4个同学结合图片和注释讲故事,教师相机鼓励

师:请你看着第二幅图告诉大家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指名讲图二)

师:天哪,有孩子落水了,小伙伴们什么反应呢,来,你来给大家说说(指名讲图三)

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说说接下来出现了怎样的转机(指名讲图四)

师:谁能说说故事的结局呢(指名说说图五)

5师:你们真的棒极啦,结合注释和图片就能说出这个文言文小故事了。这次老师想要对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五幅图连在一起讲一讲,而且还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价标准: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感情)

师:自由地试试吧,我们一起期待故事大王的出现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指2名讲故事)

师: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不好,根据屏幕上的评价标准说一说(相机给故事大王和评价者发放奖卡)

四,夸夸司马光

师:幸亏司马光及时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夸夸司马光呢?

生回答:乐于助人或机智勇敢,聪明冷静等(教师相机提炼并板书)

五.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美精神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文言文,领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司马光的品德美,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曲声中大声诵读吧(师生齐读)

(播放音乐,齐读课文)

六.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懂得借助两种方法去了解文章内容,你们知道是哪两种方法吗(集体回答并板书看图片看注释)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了解更多的文言文内容。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长大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幼年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请大家课后运用看注释和看图片的方法了解一下文言文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发司马光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发司马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图:司马光砸缸)

1.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生:司马光砸缸

2.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

3.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提示:简、韵……)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1.小组合作学习。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全班同学交流不懂的字词。

2.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予以点拨。

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讲故事比赛。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感悟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1.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结果怎么样?

5.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反馈,反复朗读,理解感悟。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6.当堂训练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文言文学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到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我们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

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吧。

发司马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发司马光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⑴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⑵同桌合作背诵。

⑶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⑷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fz76.com小编精心推荐:

【教学过程】

发司马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 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 )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 )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

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 )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发司马光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发司马光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 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 指导学生看图。

(1) 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 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 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 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 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 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 小组内练读。

(4) 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 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 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 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推荐阅读:
光的反射教案(精品三篇) 大班科学光教案(通用七篇) 司马懿名言汇总41条 司马懿名言锦集
更多精彩的发司马光教案,欢迎继续浏览:发司马光教案
热门标签: 司马迁名言 司马迁名言名句 司马迁名言警句 发发发祝福语 光的反射课件 司马迁的名言

本文来源:http://www.fz76.com/gongzuojihuafanwen/7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