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日记

时间:2025-01-09 作者:工作计划之家

地质博物馆日记(推荐十篇)。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1

星期四下午,老师带我们去郑东新区——地质博物馆参观。

刚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两只用石头做成的恐龙,这两支恐龙可真大呀!老师说:“这两支恐龙是母子俩。”我惊呆了。

进入馆内,我们首先看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白色方解石,像一朵大大的牡丹花。我们参观了另外几个展厅,了解到了恐龙其实没灭绝,现在都变成鸟类……

随后我们上了三楼,来到了宝石厅。我一进宝石厅,一块儿巨大的玉石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想:好大好白的玉石啊!它是经过人工雕琢的呢?还是天然形成的呢?接下来我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宝石洞,里面全部是红色、蓝色、紫色的宝石,我还看到了一块儿巨大的紫荆宝石,而且它比我的.头还大,我们班里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惊叹:“这块儿宝石真大啊!”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宝石都是自然形成的颜色,并且这可都是真正的宝石哦。”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我们接着又进入了矿产资源区。我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大瓶金子颗粒,还有放在金子旁边一些小矿石,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每一块石头上面都闪着金色的光芒,原来它们就是黄金矿石。我们又看到了放大镜,我趴在上面观察了一下,发现它下面又有一块儿非常小的石头,石头上面有一些花色的小不点儿,讲解员告诉我:这些小不点儿是矿石,它们的用处可大了,它们能告诉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些小不点儿哦!

最后我们来到了古象厅,看到了巨大的猛犸象、长毛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去了地质博物馆,我的收获可真大啊,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参观的。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2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3

星期三,我们和几个同学来到了灵芝社区,点了点名,排了排队后,我们便坐车来到了地质队来参观一些矿物。

我们排队进了参观厅,我刚一进门就被那木头状的石头给吸引了。有一个讲解员为我们讲解道:“这个石头原本就是一块木头,只是经过了岁月的打磨,这块木头才会变成石头的······”讲解员一路就这么说下去,让我感兴趣的矿物有:硫磺、玛瑙、雄黄、雌黄、还有各种水晶矿等等。我看着各种矿石,他的面前都有一个简介牌,而且每个矿石的颜色都不相同,也各自有各自的特征,有的矿石能被水溶解、有的矿石可以被硫酸溶解,简介牌上还写着密度之类的话。

最后我来到了两个化石展览柜前,看见了这栋建筑里的唯一一件恐龙化石——鹦鹉嘴龙,它是一种小型的草食性恐龙,因为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我真的是看呆了。我还看到一张中华鲟的化石,我好奇地问了一下讲解员:“这个化石是画上去的`吗?”讲解员耐心且面带微笑的告诉我:“不,化石是很久以前生物覆盖在石头表面,久了就会有它的一个大致的轮廓了。”我说:“哦。”最后我们就在门口那儿拍了几张照留念了一下啦。

这次参观,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以后我还想再去呢!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4

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是一层的地球厅,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和宝石厅,三层的史前生物厅和四层的国土资源厅。

进入博物馆后,一位来自地质大学的大三学姐负责为我们卓越班进行展品的介绍。听她讲得头头是道的样子,我真的好生羡慕。不过,与此同时,她也激发了我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了我对地质知识学习的信心——几年之后,我也会有质的转变!

在地球厅中,展馆是以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线来设计展品的。它为我们呈现了火山喷发、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了解。

而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则展出了近千件矿物珍品和典型岩石标本。它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观结构组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岩石标本及知识。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我现在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一点皮毛,要想将来有所建树,我还需一步步地努力探索。

宝石厅则展出了各种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融入了东西方的珠宝文化,介绍了宝石鉴定和鉴赏方面的知识。看着这些色彩缤纷、闪烁耀眼的各类宝石,我不禁有了一个不知该不该有的想法——要是哪天,我能找到一两块这样的宝石,那就太好了!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幻想。

史前生物厅则以史前重大事件为线索,为我们介绍了生物的发展过程。其主要包括早期的生物大爆发、生物登陆、恐龙和鸟类、生物大灭绝和人类时代等内容。我打小时候就对生物的演化极为感兴趣,而参观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古生物的演化的印象又进一步加深,相信大一下期的古生物学那门专业课应该不是什么挑战。

国土资源厅分类展示了我国土地。海洋、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和地质工作的成果,它是我看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艰辛探索的足迹,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总之,参加地质博物馆后,我收获颇多。相信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成功之门!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5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城东青少年地质博物馆。

刚步入基地,便看见一块巨石。巨石上写着一行红色的大字:共建创兴路,科普育后人。听讲解员说:这是前国土资源部部长说的一句话。我顿时感到很自豪。

接着,我们穿过巨石,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家既感兴趣又完全陌生的基岩标了。基岩标整个被一个六角亭包围起来。六角亭的定是青绿色的,而那挺拔的柱子是深红色的.。从里面向外看,还有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而基岩标,它的外面用一个巨大的盖子盖着,有一个巨大的管子深入地下182.54米,两边还有一些黄色液体,基岩标是通过观测地面的沉降情况。我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走过基岩标,我们走进了科普馆内。一进馆,我不由的惊叹道:哇!形形色色的矿物使人目不暇接。我看到一块巨大的展板,上面向我们描述了地球的形成:4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碎片,经过长时间的凝聚,形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哇!我惊叹道,原来地球是这样的啊!我还看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矿石,晶莹剔透的水晶,夺人眼球的钻石,碧绿的翡翠……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紫晶洞了。它的外表是岩石般的土灰色,就像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但看里面,就不一样了,紫色中间,一点一点向四周散开越来越淡,像是紫色的颜料在宣纸上慢慢的宣纸开来,既漂亮,又有趣。

参观结束了,同时我也明白了,地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在这么浪费水的话,再这么过分开采地下水的话,我们将会失去美好的家园!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6

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如我的心情一样,因为我要去参观东方地质博物馆。

妈妈带着我很快来到了目的地。瞧!门口有一只“大狮子”,它正“抖”着威武的鬃毛,好像在欢迎大家的到来呢!走进大厅,我看到了两块恐龙化石:一块化石的名称叫马门溪龙,它是世间上脖子最长的'恐龙……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望了望它那天梯般的脖子;另一只叫霸王龙,它是食肉恐龙中的“大王”。

来到博物馆五楼内,我看到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矿石:这块像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那块像一只正趴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海龟;还有一块像一朵大而鲜艳的玫瑰……我又走进了一点儿,细细观察,只见每一块矿石上都有天然的纹路,漂亮极了。

一走进恐龙化石厅,我一眼就看到了鱼龙的化石。只见大鱼龙的肚子里还有11条小鱼龙。我觉得小鱼龙们好可怜,还没出生就变成了化石。那里还有重达六十几千克的木化石,足足需要三个小孩才能抬起来。

大自然母亲可真神奇啊!它献给了人类那么多珍贵的宝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7

人人都说博物馆好,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于是,我和妈妈来到池州的博物馆参观。

我们来到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门口的石头,上面刻着几个字池州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你会看见一座石拱桥,桥的.下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可爱的小金鱼,有些调皮的小鱼跳出水面,好像正在向我打招呼,欢迎我的到来呢!走过石拱桥,你会看见一座石像,这可是孔子的雕像。妈妈让我多拜拜,希望我长大后能像孔子一样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为国家争光。

走进大门,你会看见里面一个个小小的模型。妈妈说这些小人都是捏出来的,我有些不敢相信。我们又走出这边的门,走进另一间。这一间的屋子里面都是画,画中依山傍水,有绿茵茵的林子,还有人划着船,在海面上欣赏美景,画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就在其中!看着看着,我也想学画画了。还有一间屋子里都是钱财,每个铜钱都不太一样,我还看到了金印,那是古代的印章,挺别致的。

博物馆真大啊,既让我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让我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东西,我太喜欢这里了。可是时间飞快,我就要和妈妈回家了。下次有机会我再来细细地观看!(WwW.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8

河南地质博物馆位于郑州郑东新区18号,12月3日下午,我和二班的同学一块去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恢宏气质令我难忘,特别是馆藏更令我感到震撼。

因为我以前是学文科的,因此对博物馆很多东西充满了好奇,更充满了不解,幸好有 学理科的同学给我讲解,让我对此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下面谈谈我的游后感,并上对博物馆的大致介绍。

地质博物馆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与河南博物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馆藏当然也异常丰富,让大家都很震撼。刚进门,巨大的恐龙雕塑展现于眼前,十分壮观,好多人都在拍照。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等。我们进的第一个馆展厅是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们看到了地球在整个宇宙,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还有些立体动画元素,可以看到行星的运行等。在地球厅,我们还看到了地球的演化,沧海桑田,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于大家急于到恐龙厅,因此对地球厅 没有太多的观赏。

在恐龙厅,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马门溪龙,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进到厅内细看,你会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因为有些恐龙小的.难以置信,与想象中的霸王龙等是一个巨大的反差。比如翼龙,还有世界上最小的恐龙---窃蛋龙。在恐龙厅,我特意细看了一番,因为有好多标本来自我的家乡---洛阳,比如有洛阳栾川的有汝阳的。这些珍贵的标本,见证了中原地区那个世纪的地理特征。

古象厅,我所看到的与想想中的不一样,与在电视上看的似乎也不同。馆内所展现的大象骨骼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大。出厅时看到了墙壁上的豫字,当然也就联系到了我们省,从中我们可以想想一下我们中原大地在远古时期竟有大象的踪迹,在现在看来固然是不可思议的。

再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着重观看了矿物厅、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在矿物厅和矿产资源厅陈列了好多矿物质及矿产资源,形态各异,有液态的、粉末状、石块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等等。还有些比较珍贵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云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观游人的眼球。当然我对这方面不了解,都是同学给我讲解,收获颇大。在地质环境厅,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种地质遗迹资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影响。比如,由于所处地区的地质元素的构成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某种化学元素含量大,会造成当地某种疾病高发或比其他地方多发。通过对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地方性多发病。另外,还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分有益。

在地质博物馆,我看到了以前在书上学到的地质地貌的标本,如同亲身触摸一样,也学到了许多以前听到过的或不了解的很多东西。比如某些岩石的一些特征、作用,一些绚烂晶体的由来;了解到了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一些知识;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运转;了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们的骨骼。从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万千气象,反映出了河南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说明了河南的资源的丰富多样。曾经知识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并亲身接触了,对于我们自身是一种提高、进步 。

河南地质博物馆的种种馆藏,将对河南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具有无限的科考价值。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我们身心得到了陶冶,知识有了进步,收获是巨大的。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质知识,了解中原,发展河南。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9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春游,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文化之都镇江。

我们第一个进去的是青铜器馆,这里有锐利的矛、锋利的匕首、巨大的鼎和排列整齐的编钟这些战国时期留下来的兵器中,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虽然历经千年之久,仍然闪闪发亮,似乎还有一股强大的剑气附在宝剑之上,让人看了心中升起一丝寒意。我似乎看到了一位英勇非凡的将军正手握这把宝剑与敌军奋勇厮杀。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呀!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陶瓷馆和金银器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如放映机般的一一展示在我们眼前。我不禁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钦佩之极,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

最后是珍品艺术馆,这里的文物个个都是精品,有惟妙惟肖的`雕刻、有绚丽多彩的刺绣、有繁复纷杂的铁丝画、色彩缤纷的珐琅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特色。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地质博物馆日记 篇10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东新区,建筑也是别具一格。

刚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屹立在门中央的母子龙,汝阳黄河巨龙的仿真模型。那逼真的神态与动作,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

馆内有地球厅,恐龙厅等多个厅组成。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地球厅。在这里,我了解,认识到了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陨石。地球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广阔无垠的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恐龙厅,在这里,我们仿佛就像来到了数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在恐龙厅里,陈列着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恐龙化石与模型。最令我记忆尤新的是可爱的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复原雕像。小恐龙破壳而出的'情景好像还历历在目呢!

之后观看的展厅,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矿物厅了。大厅里摆放着数以千计美轮美奂的矿物晶体,等一些矿物标本,如宝石、荧石、方解石……其中有两样矿物令我记忆犹新。

1:方解石,透亮的方解石像美丽的珊瑚,像鲜红的玛瑙,像洁白的无暇的翡翠,像……颜色也是五光十色。

2:紫水晶晶洞,把一个约4.5分米的岩洞簇满了,令人赞叹不已,眼花缭乱,它是那么的美丽、耀眼。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更多的地质知识,了解了已经灭亡的“霸主”“恐龙”,还看到了许多耀眼、善良、美丽的矿物石。而且通过观看模拟自然环境突发事件,了解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www.fz76.com/gongzuojihuafanwen/6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