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实用六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
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期特:电生磁
2.产生条件:
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注意:
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叛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内容:
b.表达式:Ent
(2).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x
①求平均值:Ent
②求瞬时值:E=BLV(导线切割类)
③法拉第电机:E12BL2
④闭合电路殴姆定律:EI感(Rr)
5.感应电流的计算:x平均电流:IERr(Rr)t瞬时电流:IERrBLVRr
6.安培力计算:
(1)平均值:
FxBIxLBLBLq(Rr)tt
(2).瞬时值:FBILB2L2VRr
7.通过的电荷量:qItRr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互感:由于线圈A中电流的变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中激发了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
9.自感现象: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心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心时要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毫亨(mH),微亨(H)。
10.涡流及其应用
(1)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2)应用:
a.新型炉灶电磁炉。
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第二章交变电流
一.正弦交变电流
1.两个特殊的位置
a.中性面位置:磁通量ф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感应电动势零。
b.垂直中性面位置磁通量ф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即感应电动势最大。
2.正弦交变电流的表达式:
a.从中性面位置记时:
瞬时电动势:e=Emsinωt
瞬时电流:iImsintb.从垂直中性面位置记时
瞬时电动势:e=Emcosωt
瞬时电流:iImcost
3.正弦交变电流的四值:
a.最大值:Em=nBSω=nΦmω
b.瞬时值:
①中性面位置记时:e=Emsinωt
②垂直中性面位置记时:e=Emcosωtx
c.平均值:Entd.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注意:
⑴只有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才一定是最大值的22倍。
a.动势有效值:m20.707m
b,电压有效值:Uum20.707Um
c.电流有效值:IIm20.707Im。
(2)通常所说的交变电流的电流、电压;交流电表的读数;交流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指有效值。(电容器的耐压值是交流的最大值。)
(3)生活中用的市电电压为220V,其最大值为Um=2202V=311V,频率为50HZ,所以其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311sin314tV。
4、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1)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
(2)周期、频率
a.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叫周期。以T表示,单位是秒。
b.频率:交流电在1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以f表示,单位是Hz。
c.二者关系: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即T1f。
d.我国市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5.交流电的图象:emsint图象如图53所示。emcost图象如图54所示。
二.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
2.原理:互感
3.类型:
⑴升压变器:副线圈用细线绕
⑵降压变器:副线圈用粗线绕
⑶1:1隔离变压器:两边一样
4.基本公式:
⑴电压:(原决定副)U1Un1正比
2n2(2)电流:(副决定原)
一个副线圈:I1n2In反比21多个副线圈:U1I1=U2I2+U3I3
(3)功率:(输出决定输入)P出=P入
5.互感器
⑴电压互感器:降压变压器、并联⑵电流互感器:升压变压器、火线串联
三.远距离输电
1.高压输电的原因:
在输送的'电功率和送电导线电阻一定的条件下,提高送电电压,减小送电电流强度可以达到减少线路上电能损失的目的。
2.远距离输电的结构图:
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特点:
“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
D1r
低频”。
I1D2I1IrI2I2五.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Ⅰ
1.定义:~n1n1n2n2
(1)功率之间的关系是:
a.P1=P1
b.P2=P2
c.P1=Pr+P2;
(2)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a.U1Un1
1n1b.U2Un22n2c.U1UrU2
(3)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a.I1nI11n1b.I2In22n
2c.I1IrI23.输电电流I的计算式:
"IP输Up1U"
出14.损失功率、损失电压的计算:
(1)Pr=Ir2r,
(2)Ur=Irr,
四.感抗和容抗(统称电抗)
1.感抗:
(1)意义: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特点:“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2.容抗:
(1)意义: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
2.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3.应用:
(1).几种特殊的电阻
a.光敏电阻: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b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c.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
(2).传感器应用:
a.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b.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c.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电饭锅、测温仪
d.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
(3).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a.光控开关
b.温度报警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2
1.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不一定很少.
3.电场强度、电场线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式:
E=F/q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
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
③电场线不相交;
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⑤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4)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矢量和.
4.电势差U: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UAB=WAB/q电势差有正负:UAB=-UBA,一般常取绝对值,写成U.
5.电势φ: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零电势点的电势差.
(1)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6.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ε=qU
7.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3)画等势面(线)时,一般相邻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大,等势面(线)疏处场强小.
8.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计算方法有:由公式W=qEcosθ计算(此公式只适合于匀强电场中),或由动能定理计算.
(2)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
9.静电屏蔽: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场强处处为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
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以垂直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垂直于场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是否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
①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离子等除有说明或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但不能忽略质量).
②带电颗粒:如液滴、油滴、尘埃、小球等,除有说明或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能忽略重力.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与重力场的复合场中运动
由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重力都是恒力,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处理:
①正交分解法;
②等效“重力”法.
11.示波管的原理: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果在偏转电极--′上加扫描电压,同时加在偏转电极YY′上所要研究的信号电压,其周期与扫描电压的周期相同,在荧光屏上就显示出信号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2.电容定义:电容器的带电荷量跟它的两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注意]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本身贮电特性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与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3)单位:法拉(F),1F=106μF,1μF=106pF.
13、稳恒电流
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μ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I,单位: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3.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ρL/S.(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4.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3
一、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字母Q或q表示。(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点电荷:当本身线度比电荷间的距离小很多,研究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可忽略,相当于一个带电的点,叫点电荷。
3、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公式:,N﹒m2/C2。
4、电场力(静电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的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5、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电荷量的比值。
(1)公式:(N/C)
(2)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3)场强的方向:正电荷(负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该点场强方向相同(相反)。
6、电场线:用来描述电场的可以模拟但不真实存在的线。
7、电场线的性质:
(1)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
(2)任何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
(3)静电场中,电场线不形成闭合线;
(4)电场线的疏密代表场强强弱。
8、匀强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电场线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时表明是匀强电场。
9、电势: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电荷量的比值。
公式:,10、等势面特点:
(1)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2)沿等势面移动电荷,静电力不做功。
11、电势差:,(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间电势的高低)
12、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
表示A、B两点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1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当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1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场强的大小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15、
(1)(定义式),(决定式)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2)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的Q、E、U、C的讨论时要注意两种情况:Ⅰ、保持两板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不变。Ⅱ、充电后断开电源,则带电量Q不变
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平衡。(二力平衡)
(2)带电粒子的加速:动力学分析及功能关系分析:经常用
(3)带电粒子的偏转:动力学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带电平行板产生的.匀强电场中,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成900角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
常用到的公式:,,二、第二章恒定电流
1、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元电荷)电流强度的定义:
2、电源电动势:,(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功跟被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4、
(1)欧姆定律:
(2)电功率:
(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上图中R=R1+R2)路端电压:
5、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电功:
电热:
电功率:
(1)对于纯电阻电路:
(2)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6、电阻定律:(ρ为导体的电阻率,R与导体材料性质、、导体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三、第三章磁场
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2、磁感应强度: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到的磁场力F与导线长度L、导线中电流I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条件:磁感应单位是特斯拉(T)
3、洛仑兹力:
(1)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永远不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2)B与方向垂直时,方向:左手定则,处理方法: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
4、磁通量:(适用),单位是韦伯(Wb)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4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6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4、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7、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8、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9、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10、分子力
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0,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
11、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总结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